- 自斟自饮,是一个人喜欢喝酒的重要标志
换句话说: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爱酒、好酒,就看他平时有没有独酌的习惯就行了。
李太白无疑是爱酒的,曾写下过四首《月下独酌》。千古名句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,就选自《月下独酌》其一。只用十个字,就把极致的寂寥,描写得如此洒脱与浪漫。
李白用《月下独酌》其二,把他对酒的喜爱,表达得直白通透,淋漓尽致。
天若不爱酒,酒星不在天。
地若不爱酒,地应无酒泉。
天地既爱酒,爱酒不愧天。
已闻清比圣,复道浊如贤。
贤圣既已饮,何必求神仙。
三杯通大道,一斗合自然。
但得酒中趣,勿为醒者传。
好家伙,“地若不爱酒,地应无酒泉”。哈哈哈哈,这句简直有点儿“无赖”了,更像是酒桌上的一句玩笑话。
最后他说:“但得酒中趣,勿为醒者传。”喝酒的乐趣,只能自己体验领悟,跟那些不喝酒的人,没有共同语言,根本聊不着!
说起独饮,必然联想到“借酒浇愁”。即使豪迈、浪漫如李太白,也摆脱不了这一点。他在《月下独酌》其四中这样写:
穷愁千万端,美酒三百杯。
愁多酒虽少,酒倾愁不来。
直接道出饮酒与解愁的底层逻辑。愁思无穷,而美酒能将其阻断、倾覆。豪迈而天真的自我慰藉。
当然,独酌,并不全是因为苦闷,也可以是享受宁静与自在。
泛此忘忧物,远我遗世情。
一觞虽独进,杯尽壶自倾。
这是脱离尘俗、回归田园的隐士陶渊明的独饮诗句。一杯接一杯,自斟自饮,在酒中忘却世俗烦恼,达到物我两忘的悠然境界。
就连那个在《杀死比尔》中扮演手拿流星锤,看似温柔可爱,实则杀人不眨眼的女杀手——栗山千明,如今都变成了在《晚酌的流派》中白天上班,晚上自斟自饮的“酒蒙子”。
这就深刻解答了,随着年龄地增长,独酌,才是现代职场人化解压力、享受自在的万能灵药。
你不需要被所有人喜欢,
但你必须喜欢自己。
今天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,
乙巳蛇年年七月廿一。
红色壹号,不只是酒,
它是英雄的见证,
是时代的印记,
是每一个梦想家心中不灭的火焰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