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李贺《杂曲歌辞·六月》
裁生罗,伐湘竹,帔拂疏霜簟秋玉。炎炎红镜东方开,
晕如车轮上徘徊,啾啾赤帝骑龙来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裁剪轻盈的生罗,砍伐湘地的翠竹(制作夏日用品),披肩拂过稀疏的晨霜,竹席像秋日的美玉般清凉。
炽热的红日,如同红色宝镜,从东方升起,光晕像车轮般,在空中徘徊,赤帝(神话中掌管夏天的神灵)啾啾地驾着龙而来。
注释
帔: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。
注释引用:百科
赏析
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咏六月诗。
这首诗最绝妙之处,在于以独特视角勾勒出六月夏日的鲜明景象,尽显李贺诗歌奇诡瑰丽的风格。
前两句“裁生罗,伐湘竹”,从人们应对酷暑的行动落笔。生罗轻薄透气,湘竹可制清凉竹席,寥寥数字便点出六月炎热的气候特点,也暗含了人们对清凉的追求,为下文的夏日景象做了铺垫。
“帔拂疏霜簟秋玉”一句尤为巧妙。“疏霜”并非真的霜,而是形容清晨略带凉意的薄雾或水汽,披肩拂过这般清凉,再衬上如“秋玉”般温润凉爽的竹席,在炎热的六月里营造出一丝难得的清爽感,以局部的清凉反衬出整体的暑热,构思别致。
后三句则将目光投向天空,描绘出烈日当空的壮景。“炎炎红镜东方开”,把初升的太阳比作“红镜”,既写出了太阳的红艳,又凸显其圆而明亮的形态,“开”字更赋予太阳动态感,仿佛一轮烈日从东方轰然绽放。“晕如车轮上徘徊”,进一步刻画太阳周围的光晕,如车轮般在空中缓缓移动,画面宏大而生动,让人感受到夏日阳光的强烈与壮阔。
最后“啾啾赤帝骑龙来”,引入神话元素,将夏日的炎热具象化为掌管夏天的赤帝驾龙而至。“啾啾”既似龙的鸣叫,又似暑气蒸腾的声响,为画面增添了听觉维度,让炎热的感觉变得可触可感,充满奇诡的想象,也让六月的暑热有了更富张力的象征。
短短七句,完成了从实到虚、从人到神的跨越。他不写蝉鸣蛙噪的俗套,不绘浓荫避暑的闲情,而是以奇绝想象、强烈对比、鲜活意象,将六月暑热从体感升华为一种富有张力的审美对象。
这份独辟蹊径的视角,这份“笔补造化天无功”的创造力,正是李贺“诗鬼”之名的最好注脚。他笔下的六月,构思巧妙,层层推进,炎热与生机并存,意境奇绝,瑰丽浪漫,令人称奇。
红色壹号,不只是酒,
它是英雄的见证, 是时代的印记, 是每一个梦想家心中不灭的火焰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