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关于喝酒

小时候一点也不喜欢酒,我不明白既然有甜甜的饮料,为什么还要去喝苦苦的啤酒,度数更高的酒在嘴里徜徉有一种看牙往嘴里消毒的怪感,不是口腔撕裂就是喉咙燃烧,酒通向的是一种痛苦,不管是亲自尝试还是看着爸妈。爸爸妈妈都有喝醉的时候,爸爸每次喝醉后都即刻迷糊到昏厥,躺在沙发上、榻榻米上、地板上,甚至有一次遛狗时躺在了垃圾桶旁的废旧沙发上,狗狗则蜷缩在角落里酣睡着;妈妈不经常喝酒,比较节制,但是也喝醉到抱着马桶呕吐过。
爸爸喝多了妈妈就会指责,妈妈脾气不好,她讨厌我和爸爸有时两手一摊便什么也不管的态度。或许爸爸妈妈年轻时更加疯狂,我不知道,总之现在他们喝酒越来越少了,年纪大了,各种指标都高了,爸爸痛风就拄根树枝在家里缓慢挪步,他们只敢小酌,很少把酒杯拿到大餐桌上去了。总之那时我不爱喝酒,倒是很喜欢果啤和米酒,毕竟甜,酒味不浓,渐渐鸡尾酒也接受了,大人聚餐喝黄酒、白酒,我就拿一罐鸡尾酒,好像拿着一份通向成人世界的车票。

酒这个东西一直都很迷幻,虽说我不爱喝酒,但是却一直在尝试喝酒。与其说我在尝试,倒不如说它一直在召唤我,诱惑我,仿佛它是有魔力的一般。小时候自然是不懂这种魔力是什么,但是现在当然是懂了,刚开始喝酒是一种痛苦,可是成年人却喜欢痛苦,喝醉了还能暂且远离烦恼,身体是轻松的,头脑是轻盈的,再往下喝又是痛苦,要么是被迫无奈,要么就是真心无奈,只得糟蹋自己,但是这要远远比肉体的自我伤害要实惠。
酒喝习惯了,自然也能品出好坏,说来也不可思议,酒这种“危害”的东西也能分好坏了,劣质的酒让人头痛,上等酒让人不知不觉便飘飘欲仙,不过要是心有愧疚还是喝劣质酒吧,喝酒不再是享受,喝酒变成了一种惩罚。说实话酒不仅仅是酒,酒背后都是人,是人性,也有许多许多具体的故事,可是关键还是人本身。这样看来,狄俄尼索斯才是最繁忙的神,也是最通人性与民意的神。
喝酒似乎是大家引以为豪的能力,就像男人总要度长絜大,即使口头上也毫不示弱,可是从理论上来说这只是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罢了,所以我觉得科学严谨又固执坚强的00后也在打破餐桌喝酒的一系列规矩,谁说陪领导吃饭就要喝酒,不喝就是不喝。至于职场这些事,我不了解也不感兴趣。我喝酒,纯粹是因为我想喝酒。


在这条漫长的路上,
我们走过阳关大道,也走过独木小桥,
见过杏花春雨,也感受过塞北秋风。
人生就是一场旅行,
在世间的所见所闻,
就是我们来到尘世的意义。
漫漫人生路,风雨几度秋,
无论过去如何,
愿你都能怀着一颗淡然的心,
迎接未来的美好。
END
喝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