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今日立冬,不懂规矩要吃亏,一定要这样做,为家人收藏!
立冬时节,养生正当时。
2025年11月7日,农历九月十八,星期五,今日立冬!
老话讲:“立冬一日,水冷三分。”
立冬一到,寒气渐重,水也开始结冰,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季节。
但你知道吗?冬天其实是一年中进补养生的黄金时期。
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立冬养生全攻略,记得收藏好,分享给家人朋友一起健康过冬!

1
立冬养生三原则
1、少咸多苦,养肾为先
《四时调摄笺》讲:“冬日肾水味咸,恐水克火,故宜养心。”
冬天肾气旺盛,若吃得太咸,容易导致肾水过旺,影响心阳。
此时饮食宜清淡,适当减少盐分摄入。
苦味食物如苦瓜、莲子心、苦荞茶等,能清心安神,防止心火上炎。
煮粥煮汤不妨加几粒莲子,喝点苦荞茶,既清心又养肾。
肾与心相互协调,阴阳平衡,身体自然健康。
2、少寒多温,暖胃健脾
立冬寒气袭人,穿衣要保暖,尤其腹部不能受凉。
饮食方面,少吃生冷,多吃温润养胃的食物,比如热乎乎的板栗、山药、南瓜粥等,不仅暖身,还能增强免疫力。
再给大家推荐一道家常暖身汤:山药排骨汤,加几颗红枣和枸杞,温中益气,老少皆宜。
3、早睡晚起,养神蓄力
古人说: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。”
冬天白短夜长,顺应自然,适当早睡晚起,有助于养精蓄锐。
睡前不刷手机,泡个脚、读几页书,更容易入睡。
早上别急着起床,等太阳出来了再起身。
这样不仅避开了寒气,还能保证充足睡眠,一整天都精神饱满。

2
立冬养生三注意
1、运动调养,以静为主
俗话说: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;冬天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。”
冬季虽冷,但也要适度活动。
建议选择八段锦、太极拳、散步等温和运动,以不出大汗为宜。
天气好时,多出门晒晒太阳,既补钙又暖身。
注意:运动时间选在上午或下午有阳光的时候,避免在风口或阴冷处锻炼。
2、精神调养,以平为主
冬季万物萧瑟,人容易情绪低落。
遇事别钻牛角尖,多听听音乐、读读书,或找朋友聊聊天,保持心态平和。心静了,气血才能顺畅。
试试每天静坐10分钟,或写写日记、学学写作,把烦心事“倒”出来,心情会轻松很多。
3、饮食调养,以温为主
古谚讲:“冬吃根,胜人参。”
冬季宜吃根茎类食物,如莲藕、红薯、萝卜等,温补而不燥。
●红薯
红薯素有"长寿果"的美称,是冬季的滋补佳品。
它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,既能当主食,又能做菜肴。
寒冷的早晨,吃一个热腾腾的烤红薯,既能补充能量,又能增强抗寒能力。
●莲藕
民间有"夏采莲子冬挖藕"的说法。
冬天的莲藕,那可是“水中人参”。
营养价值很高。生吃可以清热润燥,熟食能够养胃健脾。
立冬时节,来一碗热乎乎的莲藕汤,既暖身又养生。
●甘蔗
俗话说:"立冬食蔗齿不痛。"
甘蔗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,特别适合干燥的冬季食用。
不过要注意,甘蔗性寒,不宜过量食用,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要适可而止。

3
立冬养生三秘诀
1、睡前泡脚,驱寒助眠
脚是人体的“第二心脏”,冬天睡前用40℃左右温水泡脚20分钟,可加几片生姜或艾叶,驱寒活血,改善睡眠。
注意:水温别太高,泡到微微出汗即可。坚持一冬,来年春天会感谢自己。
2、勤喝温水,润燥养阴
冬天干燥,身体易缺水。
建议每天喝够1500毫升温水,小口慢饮,也可喝点蜂蜜水或菊花茶,润燥又降火。
提醒:外出运动别大汗淋漓,及时补水,戴口罩防寒风侵扰。
3、常按三穴,防病强身
●风府穴
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。每天用指腹轻轻按摩3-5分钟,可以预防风寒感冒,缓解头痛。

●大椎穴
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可以用热毛巾热敷,或者用手掌搓热后按摩,能有效驱除寒气。

●太冲穴 这个立冬,愿您藏好阳气,养足精神,以待春归。 寒风入城悄无声,秋韵尚存已立冬。 不知不觉,又走过了一季岁月。 我们一觉醒来,秋风始老,细雨未霜,今宵却较昨宵寒。 带着一抹残暖,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到了。 END 喝红色壹号,展家国情怀!更多酒文化和人文文化请关注“红色壹号酒业”官方微博和公众号。

